渡江戰(zhàn)役中,粟裕機斷專行,一天殲敵5個軍
發(fā)布時間:2023-03-04 14:00:33 人氣:1496
1949年4月20日,我們的百萬大軍發(fā)動了渡江戰(zhàn)役。軍隊分為東、中、西三部分。粟裕直接指揮了東路集團的四個軍。部隊從江陰渡長江至揚中,迅速突破了敵人的防御陣地,擊退了敵人多次反攻,建立了東西各約50公里、縱深10公里的灘頭陣地,并繼續(xù)向縱深進攻。
對于過江,粟裕認為,與當時國民黨的軍事力量比較,早已發(fā)生了變化,“渡江不是難事”。因此,早在3野各部還在渡江之時,粟裕就把指揮重心轉移到下一步作戰(zhàn)。
我軍在渡江戰(zhàn)役結束后,總前線委員會要求作出如下作戰(zhàn)部署:“在戰(zhàn)術上,仍要穩(wěn)扎穩(wěn)打,有組織有備無患,防止輕敵”。
但粟裕的觀點與總前委有很大不同。他說:“如果我們行動緩慢,就會失去消滅敵人的機會。”因此,他和張震向總前線委員會和中央軍委建議:“我軍渡江以后,敵人一定會亂。特別是南京上游機動力量少而弱,我要利用渡江的余威,迅速向敵人縱深展開,使敵人不但沒有時間調整部署,而且使敵人更加混亂、進而可以將敵人圍殲”
粟裕進一步判斷,敵軍很可能集中一支力量與我軍爭奪京滬鐵路和常州,其余主力可能沿京杭公路撤退至杭州,當務之急是迅速切斷京杭公路,追擊南京、鎮(zhèn)江、蕪湖潰退的逃敵。
粟裕很清楚,等敵人逃出來喘口氣,讓其撤退到上海、杭州等地,勢必給后續(xù)行動帶來不小的麻煩。為了奪取戰(zhàn)機,粟裕決定獨斷專行一把,直接命三野7、9兩個兵團發(fā)起進攻,不為小敵所阻,而大踏步大行軍,快速截擊敵人。粟裕一面部署下達作戰(zhàn)任務,一面于4月22日17日向軍委和總前方委員會報告:“各部門已按照上述部署,請7、9兵團即按此電報執(zhí)行,并請總前委批準?!?/p>
總前方委于23日2時回電:“我們同意你們的部署,希望第7、第9兵團能迅速打通東西聯(lián)系?!?/p>
這場戰(zhàn)役的結果如粟裕所料。南京、鎮(zhèn)江、蕪湖的敵人紛紛逃跑。除“4個軍分別退至上海、浙贛線外,其余7個軍沿京杭公路向杭州撤退”。
國民黨軍大敗,一路南下奔跑。
我們的軍隊勢不可擋,對敵人發(fā)起大包圍。
通過精確計算,粟裕預計圍剿敵人的戰(zhàn)場將在郎西、廣德、長興一帶。到達該區(qū)域所需的距離、時間和空間在基本差不多,換句話說,誰能提前到達,誰無疑就贏得了主動權。
為此,粟裕于23日至24日上午連續(xù)發(fā)布多項命令,嚴令各部“迅速推進、阻擊、攔截、追擊”,核心是一個“快”字,即“快追、快攔截、快阻擊”,一定要把敵人圍在郎廣一帶并消滅之。
三野東線、西線部隊發(fā)揚不畏艱苦的革命作風,晝夜行軍,猛烈追擊、猛烈進攻,將戰(zhàn)役縱深擴大到100多公里。
4月27日,西線第27軍經郎溪、廣德進入?yún)桥d地區(qū)。28日凌晨,27軍在東線與28軍會師,徹底封閉了包圍圈入口。其他部隊緊隨其后。敵人五個軍八萬人,大部分被圍在郎溪和廣德之間的山區(qū)。
僅經過一天多的激戰(zhàn),我就殲滅了5個軍,逃敵8萬余人,俘虜了敵人高級將領和官兵5萬余人。
粟裕的神機妙算,獨斷專行,猛追快打,保證了郎廣戰(zhàn)役干凈利落。換句話說,如果沒有粟裕的機斷專行,就沒有郎廣之戰(zhàn)的勝利。
上一篇:1947:石家莊解放大事記
下一篇:白求恩臨終前,向聶榮臻提出請求:給妻子一筆生活費